嬰兒的睡眠:
一些父母認為多睡有益於嬰兒生長發育,於是對嬰兒睡懶覺採取放任的態度。
其實,睡懶覺非但無益於嬰兒健康,還有以下弊病:
打亂生物鐘節律:
正常人體的內分泌及各種臟器的活動,有一定的晝夜規律。
這種生物規律調節著人本身的各種生理活動,使人在白天精力充沛,夜裏睡眠安穩。
如果平時生活較規律而到假期睡懶覺,會擾亂體內生物鐘節律,使內分泌激素出現異常。
長時間如此,則會精神不振,情緒低落。
影響胃腸道功能:
一般早飯在七點鐘左右,此時晚飯的食物已基本消化完,胃腸會因饑餓而引起收縮。
愛睡懶覺的人寧願肚子餓也不願早起吃早飯,
時間長了,易發生慢性胃炎、潰瘍病等,也容易發生消化不良。
影響肌肉的興奮性:
經過一夜休息,早晨肌肉較放鬆。醒後立即起床活動,可使血液迴圈加劇,
血液供應增加,從而有利於肌肉纖維增粗。
而賴床的人肌肉組織長時間處於松緩狀態,
肌肉修復差,代謝物未及時排除,起床後會感到腿酸軟無力,腰部不適。
影響記憶力:
應該培養孩子“黎明即起”的良好生活習慣,
即使是節假日也要保持正常的生活規律,按時睡覺,按時起床,
這樣可使寶寶保持朝氣蓬勃,身心健康,對記憶力也有促進作用。
兒童健康睡眠的四項注意:
兒童有了足夠的睡眠,才能精力充沛,食欲良好,身心健康。
要注意以下四點:
讓孩子早睡:
兒童身高除了與遺傳、營養、體育鍛煉諸因素有關外,還與生長激素的分泌有重要關係。
生長激素是人下丘腦分泌的一種蛋白質,它能促進骨骼、肌肉、結締組織和內臟的生長發育。
生長激素分泌過少,勢必會造成身材矮小。
而生長激素的分泌有其特定的節律,即人在睡著後才能產生生長激素,
深睡一小時以後逐漸進入高峰,一般在二十二點至淩晨一時為分泌的高峰期。
如果睡得太晚,對於正在長身體的兒童來說,身高就會受到影響。
因此,孩子睡覺最遲不能超過二十一點,一般以二十點前睡覺最為適宜。
這樣,就不會錯過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峰期。
讓孩子睡足:
讓孩子有足夠的睡眠最有利於孩子生長發育。
這和兒童必需的睡眠時間有關。新生兒一天要睡十六個小時,
出生後三個月要睡十四個小時,六個月至一歲要睡十三個小時,
二至三歲要睡十二個小時,也就是說,嬰幼兒一天的一半時間都處在睡眠之中。
異相睡眠也叫“快波睡眠”、“眼跳動睡眠”最能使大腦得到休息。
新生兒和哺乳期嬰兒異相睡眠占四至五成,而成人只占二成,可見讓嬰幼兒睡足覺是多麼重要。
睡後請熄燈:
通常,熄燈睡眠時,人體的生理機能協調,代謝平衡。
但若長時間處於人工光源照射下,由於微妙的“光壓力”,
人的視網膜生理調節會受到幹擾,眼球和睫狀肌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久之,勢必影響視力。
有報告說,晚上經常處於光照環境下的嬰兒,鈣質的吸收要降低二成半左右。
鈣質的缺乏,也會引起近視,還會帶來睡眠易醒易驚,餵奶時間延長,
體重增加慢等許多問題,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不利。
另外,還有可能影響中樞神經的保護性抑制,導致智力及語言障礙。
為使孩子健康發育,晚間入睡後應熄燈。切記不要在孩子身邊開燈幹活、閱讀或看電視。
乳兒要脫衣睡:
乳兒期即是胎兒從出生到一歲這段時間。有的家長讓乳兒穿衣睡覺,
甚至將手腳包裹起來睡,這會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脫衣睡覺有利孩子的生長發育。乳兒期的兒童生長迅速,
在這個時期,若經常穿衣睡覺,會影響乳兒的血液迴圈,不利於休息,
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影響乳兒的身體發育。
脫衣睡覺能夠使乳兒睡得更加舒心、坦然,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關於健康睡眠十個建議:
下面給你提供讓嬰兒睡好覺的幾點建議,如果嬰兒有不願意睡覺的情況出現,不妨試一試。
要有一個舒適安靜的臥室。嬰兒的床或搖籃的佈置要有點個性化,
但不要把房間變成一個“充滿玩具的空間”。
安全問題要考慮:睡的地方要稍微寬敞一點,防止嬰兒窒息。
護欄要足夠高,以免嬰兒摔下來。但不要使床或者搖籃變得像一個“堡壘”。
房間通風要好,溫度不要太高(以十八至二十攝氏度為宜)。
讓嬰兒學會按時睡眠。每個嬰兒睡眠時間各不相同,這經常取決於家庭的環境。
重要的是要有足夠的睡眠(當然包括午睡時間)。不一定要讓嬰兒睡得很早,但要準時。
要讓嬰兒適應一種慣常的做法,如睡前哼一支歌、講一個故事,或放一段兒童歌曲唱片等。
有的嬰兒臨睡前會感到有些緊張焦慮,因為他們知道整個晚上就要同爸爸媽媽“分別”了。
這時候,不要強化他的這種意識,也不妨稍稍陪他一會兒。
嬰兒哭醒了怎麼辦?在一歲之內,嬰兒晚間短時間啼哭(不超過十分鐘)是正常的。
但如果嬰兒有什麼毛病或感到不舒服,他可能就會長時間地哭。
如果嬰兒到了能說話的年齡,大人就可以問他:
是不是害怕黑暗?是不是做噩夢了?是不是牙痛?一定要仔細地聽他說,然後同他對話。
任何怪罪或者傷害他的話都是無效的。總之,不要對他發脾氣。
要善於發現影響嬰兒睡眠的原因。一周歲以上的兒童晚上不願上床睡覺是常有的事。
有時常常需要花二三十分鐘才能讓嬰兒同意去睡覺。同樣,晚間醒來也是常有的事。
應當把這種輕微的不適,同夜間的恐怖不安區別開來。
此外,還要注意有些五至十二歲的男孩容易得夢遊症。
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病症會自行消失。
三歲之前的兒童睡午覺是必要的一歲之內的嬰兒一般每天應當睡兩覺:
上午睡一覺,中午睡一覺。再大一點的嬰兒,上午的一覺就不需要了。
但在三歲之前,午覺還是必需的。
午睡是在一天中用來“充電”的必不可少的休息時間。
新生兒睡眠不安:
正常情況下新生兒每天大約有十八至二十二小時是在睡眠中。
新生兒睡眠不安是常遇到的問題。當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看發生的時間,是在白天還是夜晚。
有的新生兒白天睡覺很好,可是到了夜晚就哭鬧不睡了,即人們通常所說的“夜哭郎”。
對這樣的孩子可以讓他白天少睡一些,使他疲勞,晚上自然就能睡得好一些了。
其次要仔細分析一下孩子睡眠不安的原因,針對形成的原因去採用相應的處理措施。
注意一下室內溫度是否過高,是否給孩子包裹的太多,孩子因太熱就可導致睡不安穩。
這時孩子鼻尖上可能有汗珠,摸摸身上也會潮濕,需要降低室溫,減少或鬆開包被,
孩子感到舒適了自然就能入睡。如果摸一下孩子的小腳發涼,
則表示孩子是由於保暖不好而睡不安,可加蓋棉被或用溫水袋在包被外保溫。
大、小便使尿布濕了,孩子不舒服也睡不踏實,應及時更換尿布。
母乳不足,孩子沒吃飽則會影響睡眠,就要勤喂幾次,以促進乳汁分泌,讓孩子吃飽。
如果上述情況都不存在,而母親在孕期有維生素D和鈣劑攝入量不足的情況,
新生兒可能有低鈣血症,在病的早期也表現睡覺不踏實,
可給孩子補充維生素D和葡萄糖酸鈣以糾正。
如果除睡眠不安還伴有發燒,不吃奶等其他症狀時,應去醫院請大夫檢查診治。
新生兒睡眠不安、哭鬧:
當新生兒睡眠不安、哭鬧時,應當仔細查找原因,最常見的原因有以下幾種情況:
因睡眠環境太熱而使新生兒睡眠不安,如室溫過高、包被裹的太緊、衣服穿的過多或蓋的被太厚等,
使新生兒極不舒服甚至體溫上升,此時只要將室內溫度降下來,或將包被鬆開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與此情況相反的是對新生兒保暖不足,室內溫度過低,尤其是在冬季無條件取暖的地區更容易發生,
新生兒的體溫可以不升,手腳冰涼,哭鬧不安等,此時可採取一些簡易的保暖措施就可以解決了,
如調高室內溫度、用熱水袋或熱水瓶放在新生兒被褥外面取暖,
也可將新生抱起來與母親的胸腹部直接接觸來取暖,也是很好的辦法。
當新生兒大小便後將尿布被褥弄濕,也可使新生兒身體不舒服,
即便是使用“尿不濕”也會使新生兒不舒服,只要將濕尿布換下來,換上乾爽的清潔尿布就可以了。
新生兒在睡夢中饑餓了也會哭鬧不安,喂餵奶,吃飽了很快就又入睡了。
僅有個別的新生兒是因先天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引起的夜間哭鬧和不安,
著是因為母親在懷孕時因維生素D不足而引起的鈣不足,
使得新生兒體內也缺乏鈣導致神經興奮性增高,引起夜間驚哭,這需要請醫生來解決。
新生兒患有尿布疹、濕疹、皮膚糜爛等情況時,也是引起新生兒哭鬧不安的原因。
當新生兒睡眠不好時,有哭鬧不安的情況出現時,
應仔細尋找原因,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就可以了。如果實在查找不到原因,
採取一定的措施後仍無濟於事,這可能與新生兒的氣質有關,那就需要母親仔細觀察,
如何順應他的生活規律,使他安靜下來,不妨常常抱抱他,與他“說說話”,
撫摸一下他的頭部、身體等,使他產生一種安全感,可能會好一些,這樣母親就要辛苦一點了。
觀察小兒的睡眠:
不同月齡的小兒睡眠時間的長短不一樣,如何觀察不同月齡小兒應睡眠時間。
新生兒:一晝夜要有二十小時為睡眠時間,睡眠時要觀察小兒的姿勢是否正確。
二至三個月:每天除吃奶、大小便外均為睡眠時間,約十八小時,觀察同上。
四至六個月:白天要睡眠三次,每次約需二小時,共約六小時,觀察同上。
七至十二個月:白天睡眠二次,每次也在二小時左右,共約四小時,觀察同上。
十三至十八個月:白天睡眠二次,每次約一至二小時,共約三至四小時,觀察同上。
十九至二十四個月:白天睡眠一次,約二至二點半小時,除觀察睡眠姿勢是否正確外,
還要觀察是否閉眼,睡得是否安靜,是否睡夠應睡的時間等。
二十五至三十個月:白天睡眠一次,約二點半小時,除觀察睡眠姿勢正確與否,
還需看安靜入睡否及醒後經成人提醒能否安靜躺著,
不影響別人,是否睡夠應睡的時間及醒後精神是否飽滿愉快等。
三十一至三十六個月:白天睡眠一次,約二小時,除觀察睡眠姿勢是否正確,
還要看是否主動躺好,是否安靜入睡,醒後能否靜臥、不哭不鬧等。
四歲以上:白天睡眠一次,約二小時,觀察內容同上,同時成人應經常注意是否有不良習慣,
如吃手吃被子角、蒙頭睡等,對睡眠不安的要仔細進行觀察,找出原因,及時給予治療處理。
通過仔細地觀察嬰幼兒睡眠狀態,可以瞭解嬰幼兒身體是否健康,
或者是否已患疾痛,正常嬰幼兒的睡眠是入睡後安靜,
呼吸輕而勻,頭部略有微汗,面目舒展,時而有微笑的表情。
如果出現下列睡眠異常現象,則往往是病患潛伏或發病的徵兆:
睡眠不實,時而哭鬧亂動,睡眠不沉。
全身皮膚乾燥發燙,呼吸急促,脈搏加快超過正常次數。
入睡後不安寧,頭部多汗(濕了枕頭),時常哭鬧不安,搖頭抓耳,睡眠易醒。
睡後時有出現痛苦難受的表情或哭的表情。
這些嬰兒應去醫院請醫生檢查一下並給予治療。
有些小兒睡眠的異常現像是由於白天興奮過度或飲食過量所致。
有的異常如突然滾動或哭鬧,則是排尿的表示。
對這些現象可有針對性地處理。
每個小孩有其獨自的睡眠規律和睡眠表現,應該視具體情況而靈活處理。
哄嬰幼兒睡覺:
夜間嬰幼兒入睡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有的孩子睡前玩個不停,想睡時,一躺到媽媽懷裏就睡著了。
有的睡前要吃奶,臨睡時還要吮著空奶瓶。
有的小兒按規定的時間上床入睡。
有的孩子上床後則折騰好久才可入睡。那麼,如何讓嬰幼兒按時入睡呢?
若小兒在睡前精力充沛,不願早睡,
那麼白天家長應有意識地增加他的活動量,讓他玩得有點疲勞,
但在入睡前則應讓他靜下來,不要過分興奮,這樣就有利於入睡。
睡前不給嬰兒吃得過飽或過少,以免因胃腸不適或饑餓而影響睡眠。
也不要過分逗引小孩,使小兒睡前保持情緒安定,防止過度興奮。
上床後,不應給予玩具,以免小兒因貪玩而不肯入睡。
對於半夜醒來的小兒,如果吃母奶能睡著,可以吃些母奶或吃一些牛奶,使其安靜入睡。
這不必擔心會養成不良習慣。因隨著幼兒的長大,半夜醒來吃奶的習慣會漸漸消失。
幼兒多數喜歡媽媽陪他一起上床入睡。
這樣孩子會十分安心、愉快;在媽媽甜美的催眠曲下,安安穩穩地睡去。
但要注意,不要養成從小抱著入睡的習慣。
要培養成一歲時願意自己躺下入睡,二歲時能按時上床入睡,且不需父母陪伴,
三歲後能自己上床蓋被,醒後下床穿上拖鞋。
嬰兒睡眠情況與母乳量:
嬰兒飲食應含有足夠的熱量和豐富的營養物質,以保證其生長發育及正常代謝所需要。
此外,食物還須適合嬰兒消化吸收的特點。母乳最為符合這種要求。
一般來說,新生兒出生後三至六小時可開始哺乳,較早開始餵奶有利於母乳分泌,
及防止新生兒低血糖,未餵奶前可喂少量糖水。
此後根據小兒睡眠規律可每三至四小時餵奶一次,一晝夜六至七次。
四至五個月小兒一晝夜哺乳可減至五次。每次哺乳約十五至二十分鐘,
根據吸吮能力及生活能力的不同,適當延長或縮短每次哺乳時間,以吃飽為宜。
孩子只要吃得飽,睡得自然也就香。
孩子吃得飽與不飽,完全可以通過睡眠情況觀察出來。
如果母奶量足夠的話,嬰兒多在十至十五分鐘之內就能吃飽,
吃飽後的嬰兒就不哭不鬧地玩或安靜地入睡。
如果孩子吃完奶仍久久不能入睡,或入睡後不久又哭鬧起來,
或仍煩躁不安、不高興,或未能維持三個小時就要吃奶了,這些情況都說明奶量不夠。
有的孩子吃奶時間較長,若用二十多分鐘仍吃不飽,就說明奶不足。
即使在吃奶時入睡了,並不說明是吃飽入睡,而是由於吃奶時間過長,導致嬰兒疲乏入睡。
這樣孩子睡眠中易於醒來,每次醒來都有強烈吃奶欲望,常常是急促地大口大口地吸吮起來。
嬰兒不會說話,孩子吃的母乳量夠不夠,
細心的媽媽可以通過觀察嬰兒的睡眠情況,獲得滿意的答案。
嬰幼兒睡覺易醒:
年輕的父母都對嬰兒的睡眠十分關心,希望孩子有香甜的睡眠。
可有些嬰幼兒特別容易於睡眠中醒來,這是怎麼回事呢?一般說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生理因素:由於嬰幼兒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神經的興奮與抑制功能不夠協調,
易興奮,稍有外來的刺激則可能引起神經系統的興奮導致嬰兒驚醒,
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隨著嬰兒的漸漸長大,
神經系統的功能一步步完善,這種生理現象會自然消失。
進食過飽:常言道:“胃不合,臥不安”。有的媽媽不管孩子餓不餓,
睡前總要給加餐點心,致使小孩感到不舒服,影響睡眠品質;
尤其是吃奶的嬰兒,有些媽媽習慣於喂著母乳伴寶寶入睡,
結果導致孩子睡時食奶過量,腹脹易醒,
醒後年輕的母親卻又立即用奶去安撫,結果形成惡性循環。
疾病因素:小孩腸寄生蟲病是幼兒睡覺不穩的最常見的原因。
如患寄生蟲病會引起孩子消化不良與營養不足,
出現貧血、易驚等症狀,早期佝僂病的小孩也常睡覺易醒。
環境因素:小孩在睡覺時,室內光線過強,
家人在看電視及大聲談話說笑均會幹擾幼兒的正常睡眠,易於驚醒;
小兒夜間易踢被子,或被子蓋得太厚太重,這都會造成孩子睡覺時過冷或過熱,
引起幼兒煩躁不安、手腳亂動,這亦是睡覺易醒的常見原因。
興奮過度:有的幼兒白天或睡前遊戲玩耍過度,或聽了、看了驚險故事、電視。
常可造成幼兒入睡困難;即使睡著了,
智力發育較好較快的孩子也會“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孩子常可在夢中驚醒。
影響小兒睡眠常見的因素:
不良睡眠習慣,睡眠時間無一定規律或睡前由人抱著走動、搖晃或唱催眠曲等。
白天過度興奮或緊張,受驚嚇、太熱、太悶,蚊蟲咬或尿布潮濕等。
小兒對夢中的一些可怕事情不能明辨真假,造成恐懼心理而影響睡眠。
小兒腸道寄生蟲病,如小兒蟯蟲病,每晚蟯蟲爬出肛門造成瘙癢,影響入睡。
饑飽不適,被褥過暖,過厚,使小兒身體產熱難以散發,或蓋被過少,使小兒受涼。
大一點的小兒睡眠不好,常與生活習慣改變和情緒的變化有關。
例如睡眠場所的變化,或睡前聽了怪誕的故事或看了驚險的電影,以致情緒久久安定不下來。
各種疾病,也會影響睡眠。
嬰兒期睡眠時間:
出生後滿一個月至一周歲為嬰兒期,這一時期的睡眠與小兒的身心健康有密切關係。
小兒大腦容易疲勞,只有在適當的、足夠的睡眠以後,小兒大腦才能完全解除疲勞,
這時他才能吃好,玩好。平時我們常看到小兒哭鬧不止,不吃也不玩,
這往往是困了、累了,這時就要給他一個安靜的環境,讓他去睡覺。
一般說小兒需要睡眠時間要比成人多得多,而且月齡越小,所需睡眠時間越長。
一至個月小兒一天應睡十八小時左右,白天應睡四次,
每次一點至二小時,夜間要睡十至十一小時,
這就是說,除了吃奶、換尿布、玩一會兒,大部分時間就是睡覺。
四至六個月的嬰兒每天睡眠時間應保證在十五至十六個小時,
但是,決定嬰兒一天生活的睡眠方式應由嬰兒的睡眠狀況來決定。
把正在鼾睡的嬰兒叫醒,增加斷奶食品是愚蠢的。
硬要改變嬰兒睡眠這一基本生命節律,是違背自然規律的。
如果硬是這樣做,嬰兒的情緒會變壞。
何況在這個時期裏,只要遵循嬰兒睡眠的自然規律,就不會出現什麼毛病。
愛運動的嬰兒睡眠時間較短,白天醒的時間較長,
對這類嬰兒就要想辦法在他醒著的時間裏,讓他快樂。
安靜的嬰兒白天愛睡覺,晚上也睡得很早。
只是隨著嬰兒對周圍世界活動欲求的迅速發展,白天的睡眠時間才開始逐漸減少。
一般是上午睡一至二小時,下午睡二至三小時。
由於白天運動量增加,稍有疲勞的嬰兒夜裏就睡得很香。
以前夜裏醒兩次的嬰兒,現在只醒一次;
以前只醒一次的嬰兒,現在能夠一覺睡到天亮。
七至十一個月的嬰兒睡眠時間和睡覺的香甜程度因人而異。
一般是上午睡一次,每次睡一至二個小時。
下午睡一至二次,每次各睡一至二個小時,夜裏的睡眠情況也不盡相同。
一般夜間睡十小時左右。在這個月齡的嬰兒中,很少有一覺睡到天亮而不醒的。
一般都要醒來二至三次解小便。
這時既有換掉尿布後又馬上入睡的嬰兒,也有吃足母乳後方能安睡的嬰兒,
還有不吃八十至一百毫升左右牛奶就不能入睡的嬰兒。
總之這個時期的嬰兒一晝夜睡眠時間應在十四至十五小時。
睡眠時間過少,可影響嬰兒身體發育;睡眠時間過長,影響活動時間,使嬰兒動作發展遲緩。
...上述資料,謹供參考,應遵醫囑...
留言列表